街市
小说: 与子同袍 作者:松陵散人 字数:1228 更新时间:2019-09-22 07:33:20
“外面都没什么好玩的啊……”柳音趴在姜山背上四处张望着,走了许久两边还是没什么变化的青砖蝴蝶瓦,不由得有些失落。
他在平昌城的日子算起来也有一个多月了,可是却一直都没什么机会好好逛逛这座大启朝东北部最有名最繁华的这座城,先是被关在牙婆那儿的破房子里,再是被圈在没什么人气的王府里,最后好不容易逃到了外面又伤了脚,整天呆在院子里看那一角天地整个人都要发霉了,这回姜山好不容易带他出来一回,结果看到的还是这些没什么意思的事物。
姜山吃力地把他往上颠了颠,有些喘气地抱怨道:“别乱动,我快背不动你了……哎,你怎么重了这么多啊,我记得刚认识你那会儿,我一只手揪着你领子都能把你拽起来,这才多长时间啊,重的跟我们家养了半年的那头猪似的,要累死我了!”
柳音作势掐住他脖子:“谁叫你以前老说我‘瘦猴’的?现在好不容易长了点肉,你又嫌我重,刚才还不知道是哪个小狗喊着要背我去云良街的!”
“哎哎哎,不知道刚才是哪个小狗,拄着个拐棍,走得比蚂蚁还慢的,不知道天黑能不能走到云良街呢——”姜山使坏地装成踉跄不稳的样子,吓得柳音使劲搂住了他脖子,他得意地笑了两声:“小狗你说是不是啊?”
柳音没吭声,下一瞬姜山就感觉到了从耳朵尖上传过来的刺痛感——
“哎,疼、疼疼疼!你不是小狗我是行了吧……”姜山偏着脑袋想把自己的耳朵就出来,柳音那一嘴整整齐齐白白净净的小尖牙可不是拿来看的,尤其是他左边的那颗小虎牙,尖利得能直接把小鸡骨头咬得稀碎。
他那样讨饶地叫了好一会,柳音才终于放过了姜山的耳朵,姜山耳朵还疼着,但是两只手都拿来托着柳音,连揉一下耳朵都腾不出手,只能愤愤不平地碎碎念:“说你是小狗还真咬人啊……疼死了……”
柳音趴在他耳朵边咯吱咯吱地磨牙,姜山闭上嘴终于安静了。
从他们住的榆巷到文良街所在的市⑴约有三四里,按姜山平日里的速度只需二刻便能到,可今天他还背了柳音,气力不继,中途还歇了好几次,最后用了一个半时辰才到了地方。
这时候已近申时⑵,虽然不是集会的日子,可大街上却已是人来人往,货郎挑着装满货物的担子来回走动,卖糖葫芦的扛着插满糖葫芦的稻草棒朝小孩子俯下身去,姑娘们在脂粉铺子前嗅着指尖的香粉,叫卖声与还价声响成一片,热热闹闹的,叫人看了便不由得心生欢喜。
=====
⑴坊市制: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亦称市坊制。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汉代称里,即住宅区)分设,市内不住人家,坊内不设店肆。市的四周以垣墙围圈,称“阛”,四面设门,称“阓”。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政府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历代名称不同,如司市、贾正、市令等,其职掌基本类似。唐代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坊市制,但是唐末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市已经无法容纳所有店铺,所以坊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了。到北宋时,这种自古相沿的市坊制被彻底打破,瓦肆勾栏随处即是。文里面的背景类似于宋初之时,虽然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但是原先“市”所在的地区仍然相当于那个地方的商业中心。
⑵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