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
Story: 闺阁之臣 Author:子书挽风 words:1727 Update time:2019-09-22 11:32:26
蔼蔼庭中树,袅袅月下人。
不知身为客,浊泪染华门。
清晨理鬓,镜中愁容惨淡,多乐看得心中酸涩,却又不知如何安慰。
起身将官衣官帽捧到风墨跟前,风墨淡淡瞥了一眼,喉咙有些嘶哑:“收起来罢,我今后不去上朝了。”
多乐微愣,未问缘由,依言将衣帽放入了柜阁之中。
百无聊赖,浑浑噩噩,倚于轩窗静看庭前芍药,一看便是整整一上午。
午后,多乐风风火火从前院而来,惊得庭中雀鸟扑腾。趴在窗外气喘吁吁地说:“公子,皇…皇后娘娘来了…”
风墨似醒非醒,“皇后娘娘?”
“还有…小太子。”
风墨猛然醒神,飞身夺门而出。
奔出院门,一眼即见锦衣玉颜的女子牵着小儿立于绿荫之下,身旁随一笑容甜美的紫衣宫婢。
月余不见,小儿又长高了许多,凤眸好奇地打量着迎面而来的风墨。
目光相接,风墨心口骤然一紧,按耐住想要将孩儿紧紧拥入怀中的冲动,缓缓伏地而拜:“拜见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孟后连忙示意风墨起身,柔声说:“此处没有外人,风大人无需行此大礼。”
接着道:“听说你想见太子,昨夜曾到访永华宫,本宫今儿特意将应儿给你带过来。”
风墨心口震动以至有些不知所措。
孟后轻笑道:“难得出宫一趟,本宫想顺便到城外凌云寺请香,应儿便暂时留于此处,待本宫请香回来再将他带回宫中,不知风大人可答应?”
此乃天降馅饼,风墨良久才回过神,压抑住满心欢喜躬身应下。
“应儿认生,玉蝉一并留在此处也好有个照应,大人有事尽管吩咐她便是。”
说的自是立于身旁的紫衣宫婢,风墨与此女在朱雀湖有过一面之缘,乃孟后贴身婢女。
孟后离去,小儿并未追赶,只是盯着翩翩而去的背影神色略显忧伤。
风墨不敢在他人面前直呼孩儿名字,本能伸手想要抚摸,小儿立时闪躲至宫婢身后,一脸戒备。
衣袂划过,指尖滚烫,风墨讪讪缩了手,心如铁烙。
宫婢轻笑一声打破了僵局,说:“太子殿下最近喜画,大人不妨一试。”
风墨骤喜,连忙将二人往书房引,吩咐道:“多乐,快备纸墨!”
宫婢将小儿抱至书案旁的木椅中,说了几句哄劝的话,直起身朝风墨递了记眼色,而后悄悄退至一旁。
风墨上前拾起案上毫笔,微颤着在宣纸上画下数个圆圈,而后一笔成串。
小儿盯了片刻,抬起头好奇问:“这是什么?”
风墨惴惴道,“冰糖葫芦,应…殿下…可喜欢?”
小儿点点头,“还要。”
风墨顿时喜出望外,赶忙又画下一串。
小儿又道:“应儿要很多的冰糖葫芦。”
风墨一鼓作气画下数串,直至宣纸布满。
孟后傍晚归来,从轩窗外瞥见一大一小同坐一椅伏于桌前,额鬓相贴,大手握着小手在纸上写画。
静静看了好一会儿才微笑推门而入,却见满满一桌花、虫、鸟、兽…
细细观过几幅,由衷道:“陛下识人,本宫向来信得过,寥寥几笔便能描绘出千姿百态,想必这世间也只有太傅你有此才能了。”
风墨不太确定这话是夸是贬,毕竟天家的孩儿多半都以读书习字为主,他今日行为若细论起来算得上是误人子弟了。忐忑道:“娘娘谬赞。”
小儿主动投入了孟后怀抱,孟后顺势抱起说:“我们也该回去了,今日有劳风大人。”
风墨心有万般不舍,却也只能拱手送别。
送至府门口,孟后临上马车前忽然又说:“应儿已到了该读书认字的时候,本宫出来一趟不易,风大人既身为太子傅,该多来永华宫坐坐的。”
说着从袖中捞出一物递予风墨,说:“这是宫牌,望风大人随身携带,不论何时想来永华宫,断不会有人阻拦。”
风墨百感交集,“皇后娘娘,这…”
“这世间能为太子傅者,本宫唯认刘阁老和风墨公子,望大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勿要受有心之人所扰,太子前程,本宫就拜托大人了。”
目送马车远行,风墨手握宫牌久立原地,思来想去,孟后今日之举多半是为察察太傅之言行是否可堪重任。昨夜本已下定决心,要舍命带儿逃离京城,此刻却有些于心不忍。
孟后对孩儿之心远胜他这个生身之人,他此时将孩儿强行带走,这世间恐怕又要多一个伤心之人。
…
小儿精神了一天,才从国公府出来便在孟后怀中睡去。
马车捡宽敞少人街道缓行,孟后一路无言。
将至宫门,玉蝉忍不住开口问:“何事扰娘娘烦忧?”
孟后将怀中小儿抚了又抚,看了又看,低声问:“玉蝉,你可觉得应儿与风公子颇有几分相似?”
宫婢玉蝉愣了一下,而后微微点头,“不瞒娘娘,自奴婢在朱雀湖第一次见到风公子,便有这种感觉,可奴婢不敢妄言…娘娘,您说,风公子除了那长姐之外,会不会还有其她姊妹,只是卫姬姑娘不知道罢了?”
孟后摇头未语,兀自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