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ent
  • Description
  • Favorites

    闺阁之臣

    1、2、3、4、5、6、7、8、9只小包子。 (禁欲帝王攻X淡泊美人受)谈情说爱生包子为主,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辅。 虐文,慎入! 帝王储澈离京一趟,回来时带回了一襁褓小儿。金銮殿上,帝王抱着小儿当着满朝文武高调宣布:“朕之长子,璃国之储君!”   小儿养于皇后宫中,帝后自少时成婚便无所出,前朝后宫自知帝后情深,对小儿生身之人未有猜测。   又三年,帝王次子出生,无不哗然,何人跃于三千佳丽之上,承帝王之独宠?

    第二十一章(3)

    Story: 闺阁之臣 Author:子书挽风 words:1170 Update time:2019-09-22 11:32:26

    多乐口中的小竹子是国公府太监之一,负责内院扫洒事宜,是除多乐以外,唯一一个能进入扶风院的下人。

    年纪比多乐略小,腼腆少语,笑起来有两个甜甜的酒窝。

    想起那乖巧懂事的孩子,风墨心里不是滋味,唤来卫姬询问缘由,卫姬开门进山,说:“贵妃娘娘怀孕尚不足三月,知晓此事之人甚少。前日,除大人您以外,只有朱公公一人出过国公府。”

    风墨心口发凉,“所以,他便因此断定是小竹子告的秘?”

    卫姬面色不改,“朱公公出府之后,曾与另一人在西市碰头,那人正好是贵妃娘娘永恩宫的魏公公。”

    风墨心下一个咯噔,唏嘘不已,这世间当真有如此凑巧之事,忙问:“那魏公公现下如何了?”

    “割舌、杖毙!”

    仍未大好的心口再起刺痛,目眩欲呕,捂胸扶额缓了好一阵,才问:“二人尸首,现在何处?”

    “南郊乱葬岗。”

    “我知道了…有劳。”

    他人因自己而死,风墨三日不食,第四日清早,才拖着半死不活的身躯入朝。

    照例缩在最末之位,不与任何人说话,哪怕是刘佑也不予理会。哪里还敢理会,生怕稍有不慎,牵连了无辜之人。

    下朝之后便往皇后永华宫而去,想要带儿逃离,总得先与孩儿混个熟识。

    十日后又将老爹与多乐一同支离了京城,而后日日按时上下朝,按兵不动,静待时机。

    与此同时,朝中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旨在整顿朝纲,富国强兵。只是在运行中,弊端频现,加之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了来自以太后欧阳氏和丞相晏殷为首的官僚士族的大力反对,就连朝中一些德高望重的臣子也颇有怨言,纷纷上书请求停止变法,可天子一意孤行,哪里有半分转圜的余地,就连当初遭群臣反对的开凿运河事宜也一并提上了日程。

    储澈并未履行当初与风墨的诺言将刘肃官复原职,亦未下达其赴凌霄郡上任的诏书,刘肃便一直待在家中颐养天年。多半是实在看不过天子行径,为此特地代表一众贤臣亲临国公府,深情并茂与风墨长篇大论了一番,要他出面劝天子暂缓变法,大约是认为如今也只有风墨的枕边风能管用一二了。

    风墨打定主意要远走高飞,对朝中之事自是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可身为刘门学子,师傅又亲自出面,如何缺得下这份人情。思忖再三,本着臣子职责所在,还是提笔给储澈上了一份折子。

    事实证明,枕边风也只有在枕边才管用,折子最终石沉大海,风墨至此决定再不插手朝中之事。

    与储澈在永华宫单独碰到过几次,也是两看两相厌,纵使曾经同床共枕、如胶似漆又如何,而今伯劳飞燕各西东。

    若非有孩儿相伴,风墨直觉得在这皇城的日子,度日如年。

    腊月二十一日,北地冬狩。

    孟后染疾、翎妃待产,天子着二嫔随驾,百官同行。

    风墨总算待到了这逃出生天的一日。

    众人离京当日,便征得孟后同意将储应带至了国公府,傍晚借口送太子回宫,登上马车直奔城门而去。

    出城后迅速换了马车,反其道往北而行,仔细思量过,只有去到他国,方能真正逃出生天。

    一夜后,百里之外仍无人追赶,抱紧小儿喜极而泣,“应儿,我的应儿,爹爹再也不会与你分开了,再也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