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簡介
  • 收藏

    三國之我是馬超

    東漢末年,三國紛爭。 武將如龍,謀士如虎。 一夜之間,穿越成馬超,孤身陷陣,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

    第二十三章 朝議

    小說: 三國之我是馬超 作者:真狼魂 字數:2498 更新時間:2013-09-07 08:58:56

    荀攸?!我聳然而立。

    緊挨著我的蔡邕訝然抬頭。

    荀攸亦是一怔,不明白我怎麼如此大的反應。

    「荀君公達,在下仰慕久矣。」我深吸了口氣,恭敬地彎腰施禮。

    荀攸退了一步,相應地還禮:「馬大人客氣,早聞馬門多名將,今日一見,果然不虛。」

    我已經習慣了這類吹捧,但被他這麼一捧,效果遠比皇甫嵩、朱儁他們舒心得多。

    荀攸者,何人也?漢末頂級智謀之士,雖然他的身影一直被小叔荀彧的光輝所掩蓋,但玩過三國志系列的玩家都應該知道,單憑智力與政治二項,天下能與其媲美者,不出十人而已。

    繼賈詡之後,再一次遇到才能卓絕之士,我如何能夠掩飾內心的喜悅?!

    「原來是公達。」蔡邕也站起來拱了拱手。

    我插嘴問道:「荀司空與你如何稱呼?」

    「回馬大人,司空乃族中叔祖父。」荀攸平靜地答道,「攸祖父曇,與司空為從兄弟。」

    「呵呵,又是青年才俊。」蔡邕贊了他一聲。

    荀攸並無任何喜色:「蔡大人謬讚了。」

    「公達若不嫌擁擠,可與我二人同席麼?」我向他發出邀請。

    「如此,恕攸無禮了。」他也不客氣,曲膝便坐。

    我又請蔡邕先坐,最後才輪到自己。

    高壽公公已從側殿進入正殿,百官肅靜。

    劉協隨即不緊不慢地上殿。

    三公之下,百官伏拜,高呼「萬歲」。

    「諸卿平身。」劉協朗聲道。

    諸人起身,各自端坐於席位之上。

    「今日有何要事,諸卿速速奏來。」

    「北方鮮卑近日騷掠數郡,雲中、五原、雁門吏民皆有損傷,」太尉趙謙當先稟奏,「自董卓之後,並州牧之職懸而未定,臣以為當選望隆且善兵陣之人委任並州。」

    「趙太尉所奏,朕先前已經讀過,」劉協點頭,「不知何人可當此重任,為朕鎮守北州?」

    趙謙提議:「臣以為,河南尹朱儁、弘農太守皇甫嵩二人均是大漢宿將,領兵征戰多年,既平黃巾、又清董黨,軍功無人可比,此時司隸既定,陛下可考慮此二人。」

    司隸既定?我冷笑:洛陽之南,便是袁術;東,則是曹操、劉備等輩群雄盤踞,稍加時日便是一群賊黨;東北,還有呂布張楊虎視眈眈,更有遍布北方並、冀二州的黑山白波餘黨,他敢說京城洛陽固若金湯安若泰山?!

    當然,如果比起一年之前董卓老太師把持朝政的那些日子,現在確實可以稱得上太平盛世了,我也可以理解這一群碩果僅存的老臣。

    「皇甫嵩與朱儁兩位麼?」劉協點頭思索了片刻,掃視了下殿下諸人,「朱卿今日可否在朝?」

    「臣朱儁在。」朱儁以河南尹的身份獨坐一席,此時聽得皇帝招喚,急忙離席而拜。

    「趙太尉推薦你與皇甫嵩二人,朕難以決斷,卿如何認為?」劉協狡猾地將這個選擇權轉交給當事人之一的朱儁。

    「微臣與皇甫嵩大人,無論陛下選擇何人,都無異議。」並不是劉協一人會轉移大法。

    劉協感到很無趣,環視殿下:「諸位有何建議?」

    王允抖袖:「老臣以為,皇甫嵩兵馬精良,應為鎮守北州之不二人選。」

    「然則若是驟然抽調皇甫嵩三萬人馬,洛陽周遭僅有不足萬人護衛,臣恐百姓不安。」趙謙迅速推翻了方才所說的「司隸既定」的結論。

    王允看了他一眼:「如此,可令皇甫嵩引一萬精兵入並州,其餘兵馬還戍司隸。」

    劉協微微猶豫了下,又看了看沉默的荀爽:「荀公的意見呢?」

    「老臣並不擅軍旅之事,但趙公與王公均有此意,臣無異議。」荀爽起身贊成。

    三公達成了一致,劉協點頭同意:「准奏,即刻令皇甫嵩前來敘職。」

    三公與朱儁分別退回原位。

    對面一名老頭奏道:「大司馬幽州牧劉虞上書雲,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借旨剿胡大肆擴充兵馬,屢屢不從劉虞調令,故而請陛下聖裁。」

    「這是哪位?」我低聲詢問蔡邕,看樣子應該是九卿之一。

    「宗正劉X。」蔡邕答道。

    劉啥?我沒聽清……

    卻聽尚書令盧植言道:「伯圭乃老臣之徒,少時從臣讀書,俊才朗聲,言事辯惠,慷慨忠烈,當不致如此罷。」

    劉協不置可否,反而問道:「劉虞既是宗室,可有子侄在京?」

    當即有人低頭伏拜:「小臣劉和,以性命擔保家父上書,句句屬實。」

    「既是宗室子弟,起來吧,」劉協伸手虛抬了一下,「諸位臣工,都講講吧。」

    「劉司馬宗室重臣,平素溫和穩當,奉旨前往極北之地,乃是安撫蠻夷胡虜,使其感念聖德,必不出大錯,」王允侃侃談道,「公孫瓚邊塞之人,雖少學經典,終究不改蠻胡風氣,專伺殺伐凶事,臣以為不安,治天下者王道為上,兵戈不宜過盛……此事當罰公孫瓚。」

    趙謙與另外幾名大臣分別表示贊同。

    我眼前的張溫抖了抖衣衫,起身言道:「北邊胡虜狡黠,其勢洶洶,公孫瓚既然奉旨宣討,擴充軍備便屬應有之事,劉虞雖是宗室重臣,但未必知曉軍事,由他督管公孫瓚,難免會有矛盾,陛下應明斷二人是非,不可偏信一面之詞。」

    我早知道張溫壯年時征戰多年,深諳軍事,比起朝堂上大多數公卿來,用兵起碼算是個行家了,這番話在我聽來確實要客觀的多。

    趙謙有些不悅:「豈張公獨知兵乎?趙某亦曾領軍平叛,屢經戰伐,莫非為將便不必聽從調令?張公莫要以私廢公。」

    「張某以私廢公?」張溫昂然前行,「敢問趙太尉,閣下所平,是何叛亂?」

    趙謙尚未回答,張溫已厲聲道:「不過黃巾賊黨之殘部,公言屢經戰伐,比之盧子幹、朱公偉如何?比之張某所攻羌胡悍匪如何?!」

    原本還有些底氣的趙謙默然片刻,最終嘆氣道:「趙某不如。」

    蔡邕低聲說了幾句,我大致可以明白:趙謙的平叛,只不過是領汝南郡幾千民兵配合皇甫嵩、盧植、朱儁的主力部隊進行清掃而已,而張溫,卻是率軍數萬正規軍鎮壓湟中地區的羌胡、漢人起義聯軍,水準高下不言而喻。

    光祿勛楊彪附和:「張公所言不無可能,陛下須遣使詳查緣由,不可妄加獎懲,幽州邊苦要地,務必穩妥。」

    楊彪與張溫同屬前任三公,威望不低,此言一出贊同者也不少。

    我暗自搖頭:還要慢慢詳查?一去一回再逗留些日子,大半年就過去了,到時候劉虞可能已經被公孫瓚吞掉,而冀州也可能已經被袁紹消化了。

    但是我能怎麼辦?

    我還沒有自大到主動站出來反駁三公九卿權威意見的程度。

    劉協笑了聲:「楊公說得對,幽州邊臨蠻胡,不容有失,但任由專使細細詳查,同樣耗費時日,朕以為不妥。」他和我的意思倒也相同。

    雖然皇帝駁回了自己的意見,但楊彪仍是毫無不悅:「老臣慚愧,願聞陛下聖裁。」

    「劉虞、公孫瓚二人,有負朕恩,責令劉虞罷牧守之職、去大司馬,遷弘農太守;公孫瓚罷太守職,於冀州補一縣令;煩勞趙公領幽州牧之職,巡視州郡,安撫百姓教化羌胡,諸位意下如何?」

    殿中倏然一靜。

    趙謙臉色一白,終於還是跪伏下來:「陛下英明聖裁,微臣領命謝恩。」

    Email
    lovenovelapp@gmail.com
    Facebook主頁
    @Lovenovel
    Twitter
    @lovenove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