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4見過你的醜樣,才配看到更好的你
小說: 你走後陽光灑在了書本上 作者:酒纸画白 字數:1193 更新時間:2021-05-06 09:32:45
乘一葉扁舟,泛於江南,入景隨風,隨意東西,別是一番韻味。
三月的江南正是百花初綻,風裡凝香的季節。我坐於船頭,靜看兩岸夾樹生花,紅若驕陽,粉似胭脂, 白像棉絮,藍如深海。那等在柳梢的白絮,靜若處女,只消一個東風的問候,便可動若狡兔,自在暢揚。
風過,掀起一片落花如雨。花樹下,那誰家的姑娘,正虔誠地閉目合掌,似乎在許一場紅塵姻緣。鞠一捧江南之水,輕輕拂面,迎風而立,似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之清寒。
我手捧江南詞章,讓撲面微寒的煙雨朦朧了手中的紙張,獨留一江未名惆悵,在江南的美景中,唇齒含香。
堤岸碧草如絲,再嵌上那一樹一樹的花開,恍若一副水彩畫。艄公乘舟而行,偶爾與我說幾句江南之話。我本江北之人,自是聽不大懂,可因這滿目的芳紅柳綠,鳥語花香,我竟也是看出了他眼底眉梢處的喜悅,便忍不住頻頻點頭說好。
艄公滿面含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歌詞我自是沒有聽懂。可是那旋律與調調,我倒是頗為喜歡,不由得想起柳子厚的《漁翁》。詩曰:「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此情此景,詩中其他風景別韻我倒是無緣感受,但是這一句 「欸乃一聲山水綠」,我偏偏心生境地,得虧這位艄公歌聲所染。
小舟沿岸而行,途中固自有不少水上亭台樓閣。於建築,我是個地地道道的門外漢。只知道美不美,與周景襯不襯,其餘一概不知。因而也就是純粹的觀賞而已。可是看得多了,我卻將水上的小亭與我看過的水上的棧橋聯繫到了一起。曾經看過一篇抒寫海邊棧橋的文章,記憶最深的便是作者對海邊棧橋意義的探索。大概那棧橋的意義,便是將彼岸定格在人們的視野與想像之中。棧橋是將人送到距離美與感受更真切的一個地方。那麼由此而觀,水上小亭的意義,倒也有點這樣的韻味。只是更多時候人們只是將它作為休憩的好地方。不得不說,這樣的認知與做法是有點欠佳的。然而你我皆為芸芸眾生里,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成員,何時何地不庸俗?只不過有些人可以用學識與閱歷來避免罷了。
幾近傍晚,我乘舟而歸。替我乘舟的依舊是來時的艄公,這讓我心裡多了份人在他鄉的溫暖。艄公似乎還記得我,他高興道「你不就是上午的那位姑娘!」我含笑點頭,這一次我總算聽懂了他的話。
極目遠去,早時游賞的花樹在陽光的變化下,添了些橘黃色溫暖的味道。那時的煙雨已消散,徒留柔光遍照,春風遍拂。
近處,落日橋頭,幾分暮色被晚霞渲染。遊人散漫,卻不乏歡聲笑語。我掏出被煙雨打濕的詞章,只覺一腔清爽,滿腹春風。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杏花悠悠,桃花灼灼,梨花清清,春蘭幽幽。舴舟緩緩盪波紋,俯身,再次鞠一捧江南之水,看它從指縫間落下,無有傷感,卻頓生依戀。
船靠岸,我與艄公道別,獨自一人回到旅社。拉開窗簾,窗外霧色蒙蒙,疏雨未歇。
什麼時候已落雨?我竟是不知!
臨窗而坐,沏一壺江南茶,緩緩倒出。手執煙雨詞章,靜品香茗,獨自將一腔相思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