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成為生產隊的驢
小說: 一眼圖終古代生 作者:楠樱枫≧﹏≦ 字數:3951 更新時間:2024-09-02 04:53:32
「羽將軍,禾豐城新縣令今早已到,現在正在衙門裡。」坐在帳篷首位的男人聽著手下傳來的消息。
「挺慢的,就是那個讓士兵自己種田的那小子嗎?」一個粗礦的男聲從下位傳了上來。
「嗯,之前小五給過消息,確實是他。」
「嘖,小五果然挺厲害的,不過對付一個狀元過來這裡上任,搞得定嗎?」
「羽將軍,此次新縣令上任帶來六輛物資馬車,傳來消息說裡面盡數是糧食與藥材,甚至還有布匹,攜帶兩位手下進城,兩位似乎都會些功夫。」通報的手下繼續說道。
「繼續盯著。」
「是。」
手下離開後,帳營里只剩下三人,羽將軍、粗礦聲音壯碩男子與坐在一旁喝水的年輕小子。
「朝廷給的?應該不是,看來這新上任的縣令手裡挺有錢的。」
「有沒有錢不知,至少有腦子。」喝著茶水的小子終於放下了茶杯說道,「將軍,今日的茶似乎不錯。」
「茶水有那麼好喝嗎?不都一個味,白洛這邊疆比你年輕有為的出現了。」候今喝了一口水打趣說道。
「今哥你還是喝白水吧。」白洛每回聽到候今說話真的氣他個半死。
「老氣橫秋的,怪我說你了。」
「你們先回去指揮操練士兵吧,老候你去看一下今日去田地里的士兵情況如何?」羽將軍為兩人安排任務道。
「白天可是有事發生?」
「衙門下午貼出告示,招聘五十人小子去開墾荒地,幹活之人一日可獲得三十文,不需錢財的可換成正常價值的米面。」下屬站在下面稟報道。
「開墾荒地,那應該是北邊那塊地,對方自帶了種子?有說種什麼嗎?」白洛關心道,現在這話題可比上午讓他有興趣多了。
「未說。」
「今日有多少人前去報名?」白洛繼續詢問道。
「城中一半之人皆去報名,只要了五十人,不過衙門捕快將所有人登記在冊,說後續還有活需招人,以登記後優先招用。」
「繼續看下去吧,我們按部就班吧。」
次日下屬又來稟報說,喬縣令買下了城南廢屋處,招了三十人左右修葺改造房屋。後日又招婦女與哥兒做染布的活,待遇同等。
而喬景這邊剛到禾豐城縣令衙門處都快驚呆了,整個衙門就兩個捕快,再加上一個主簿,其他都跟隨著上個縣令一起走了,簡稱進了其它地方的大牢,等著受罪。
喬景自然是與這獨苗苗三人見了面,再給他們安排了各自的活,將自己的東西大致整理一番,便開始整理衙門內一些堆積的事件。
例如獨苗苗三人的月錢,還有之前上個縣令留下的一些爛攤子,怎麼就不見這人進去留個家產給他,都留些破事。
喬景也看了一下衙門內對禾豐城人數的記載,記得是大致一萬人左右,駐紮禾豐城士兵則是一萬人。
不是,這記得啥玩意?士兵和禾豐城人口一樣多?一萬多人一個城,再看之前人口數量,不是一年少千把個人嗎?不是?這一年人口更新一次都沒用點心嗎?
喬景剛下車就來整理卷宗,差點給他看自閉了,準確來說,啥方面對他來說都是重新整。
喬景放下無用的卷宗,出門便把主簿叫來與他一同出門,先實地考察一下哪裡可以種地,畢竟他帶來的糧食可管不了多長時間。
他特意從系統那裡扣出一些系統良種,雖沒有在系統世界裡那麼超神,幾天就可成熟,但種子不輕易死亡,耐受環境因素,再怎麼削弱也比這古代種子強。
喬景只要找到有大片可開墾的荒地便立馬回去寫出招聘告示,同時讓主簿藉此機會重新更新戶籍人口之類文書情況。
這就是他交給主簿的任務,要知道現縣丞與縣尉的位置是空著的,如果幹得好,他自然是會提拔,畢竟他沒有帶親信過來,喬景給主簿畫了一個餅放在那裡。
喬景確認這邊土地屬於旱地,少水卻不缺水,適合種植玉米、高粱、小麥等農作物,其實也適合桑樹和葡萄。
其中這高粱、桑樹、葡萄都可產生其它副產品,他最中意的自是桑樹,渾身都是寶,可惜他這回未帶樹苗,得找時間和理由帶出。
這布匹他帶來本是想把這邊發展為物美價廉衣物原產地,他還找出了染布的一些方法,染出的衣物不掉色,顏色也是獨一無二的色。但這麻類植物不適合這邊土地種植,要肥沃土地,但他這個縣令手裡目前只有旱地,他自不會跟百姓去搶。
要不就考慮這邊只出蠶絲類與羊毛類衣物,畢竟這邊游牧民族也不少,雖然能進這禾豐城的較少,但他們可出去在他們那邊購買回在這賣出。
不過現在因為這禾豐城糧少經濟差的情況,連著城內人都是出去跑商,有些更是離開這禾豐城去其他地方居住,何談別人會來這裡經商,所以喬景才這麼絞盡腦汁想辦法,吸引別人來禾豐城經商,給這城整活起來。
現才五月份,而喬景給的條件又足夠好,人數又足夠,固定幾十畝地,荒地開墾速度自然快,現種下玉米,這邊溫度又足夠的話,不到三個月便可收穫。
至於染布這是喬景前期的打算,前期在中層階級中推出名氣,後得推出的則是對農民物美價廉的衣物,因為他打算在這裡搞出珍妮機,提升紡紗機的速度,減少了時間又減少了人工,自然他們的衣物價便可降低部分,自然就有了市場。
「羽將軍,衙門處又貼出來的新的告示,寫得是長期收購羊毛,可錢財,可糧食結賬。」
「就這十幾天功夫,這衙門告示不停在這出,也不知道這前面整的如何了?前幾天不還讓這百姓播在開墾出的荒地種他所帶來的種子,這又整新的花樣。」候今倒是為這新縣令擔心,畢竟怕對方搞得虎頭蛇尾的,然後再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任縣令,下一任搞不定,就一直留著。
畢竟他們這邊疆士兵與這禾豐城是息息相關的,禾豐城好,他們士兵才會吃得好睡得好,更有力氣防守打仗,要是後方不給力,直接就相當於玩他們兄弟的命。
「對方應不至於能這禾豐城開玩笑,能拿狀元應不至於與前朝狀元一樣對百姓生活無知。」
準確來說,羽將軍自是相信小五和皇上的眼光,畢竟現在皇帝可不是前朝那種傻子,不行的話可不會讓皇帝滿意的,更加不會來做這禾豐城的縣令。
「也是,前一個縣令的結果放在那裡呢,諒他也不敢。」
「對方帶來的應是良種。」白洛肯定的說道。
「繼續看。」
喬景想著只有三年的時間,自然得在第一年前幾個月便安排好,畢竟前期他來提供的東西,第二年他必須撤出,也就是說外面的東西必須有一個完全的輪迴,這樣第三年才會穩定下來。那麼這三年他的政績就會非常好,就有很大可能被調回京城。
「羽將軍,喬縣令前來軍營拜訪。」
「現在才來拜訪,這距他上任已經二十天了吧。」候今今日還是在羽將軍的賬營中。
一如既往的三人在賬營中辦公商量軍事,畢竟他們三人不止要操心前線,還得操心後勤方面如何更加支撐他們士兵打仗和平日消耗。
「無事不登三寶殿。」白洛笑眯眯的說道。
「請他進來吧。」
喬景被帶進來後,就看到賬中三人都團坐在中央,兩人穿著銀色盔甲,其還反著光,另一人未著盔甲,穿著灰色服裝,看對方文質彬彬的模樣,應是軍師之類的人物。
「羽將軍、候副將與白軍師,下官今日才得空與各位大人見面,著實慚愧。」喬景站著恭恭敬敬與裡面三人一一說道。
「喬縣令說笑了,朝廷百官自是得為百姓著想,喬縣令繁忙也是情有可原。」羽將軍率先說道,「請坐請坐。」
「多謝羽將軍的諒解,這事務最近確實繁忙。」喬景坐下贊同的說道。
他真的沒想到這縣令原來可以這麼繁忙,果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又再次成了打工牛馬,這次還是自己主動拉得活,不,他這應該叫生產隊的驢了。
「那喬縣令還是得多注意注意身體,可不能勞累過度。」候今在旁邊關心的說道,完全不見之前吐槽喬景的態度。
「多謝候副將的關心,將軍與將士們也是要多注意一下身體,羽將軍前天我翻看前任縣令留下的……事務,發現這禾豐城還欠著一批軍糧。」
「軍糧?不是……」候今剛說了幾個字便被白洛攔住了。
「對,不知喬縣令今日來還有什麼其它事情需要幫忙的嗎?」
「現在無事叨嘮將軍,只是到達這禾豐城後還未與將軍見面,慚愧,若將軍日後有事,下官作為禾豐城縣令還是會儘力與將軍配合。」
「嗯。」
「下官告退了,將軍請留步吧。」
喬景今日來只是想跟著駐守在此處的羽將軍見面,同時搞好關係,畢竟對方可是武力值大佬,他那個衙門屁人都沒有,說不定抓個兇手或犯罪之人還得麻煩對方呢,這城門都是對方守著的。
「喬大人,這是染坊那邊出來的成品。」丹豹看到喬景回來後立馬上前將今日結果告知。
「嗯,這布顏色挺正的,拿到水裡泡一下試試。」
「是。」
喬景在一旁看著,短時間內自是沒有褪色,喬景準備多放兩個時辰看看,如果能成果染坊自然也算是走上正軌。
而旱地里也種上了玉米,他也派了其中一位捕快時不時幫他看中,他早就將玉米種植期的注意事項交給了來應聘這管理旱地的一位老大爺,對方自然是對田地比較熟悉,他將玉米種植的區域劃分了六個地方,分別讓不同人去管,他只給出總體的注意事項。
畢竟術業有專攻,哪怕他拿了這資料還是沒有本身就種地的人了解,例如這染坊後期也如今天拿老這布一樣,工藝可穩定,他也準備從中提拔三個做得較好的為組長管理其他人,再派丹豹時不時去觀察。
這染布工藝被他分開了,以防工藝泄露出去,每個人做不一樣的自不會泄露,而染色液的具體配方手下人也根本不知,但丹豹還是知曉的,畢竟他將這染坊交給對方負責了,自然也會將盈利給對方,對方收不收這個錢就跟他無關了。
「大人,羊毛倒還是沒有人售賣。」高虎有些低落的說道,他這個任務他實在無從下手,這羊毛他來了之後都沒見到過。
「嗯,不急,這羊毛長期收購的。」喬景自是知道這城內都無游牧民出現,養羊大戶都不知這個消息,自然不會有多少售賣的。
「行吧。」
「高虎,你看著布匹已經泡了兩個時辰,還未褪色。」
「喬大人那染坊那邊就是成功了!太好了。」高虎激動的說道。
畢竟他們來了這麼多天了,也幹了不少事,說實話一個結果都沒有出來,他都有點迷茫了,這乍聽出來一個好消息,自然是非常開心的。
「高虎,你找另外兩個捕快,與他們把這禾豐城內現在還做跑商的小子、哥兒或女人找出來,衙門這出廠價可以給出四十文一匹,而他們出去跑商可賣六十文一匹,正色可賣九十文一匹,這些售價是固定的,可問他們是否願意。」
「是。」
「對了,讓他們出售時提及這是禾豐城獨家出品的布料顏色,泡水兩個時辰內不褪色。」
「是。」高虎等了一會未聽到喬大人再次說話,便立馬下去辦理此事。
而喬景獨自一人將布匹晾出,準備看明日晾幹後是否褪色,憑藉跑商可暫時將禾豐城傳播出一點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