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简介
  • 收藏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然而,如今他留給歷史的身影卻是如此的模糊,從他的出生到死亡,充滿了各種謎題,他為何在長平之戰後還能在趙國生存?成蛟、嫪毐為什麼在完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還要發動兵變,他們兵變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為何昌平君、昌文君在歷史上僅僅留下了一個名字?他的後宮又是怎樣的?長子扶蘇為何在接到詔書後如此決絕的選擇了自殺?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 本書希望給出一個符合史實的解釋,請跟隨我回到那個金戈鐵馬又溫情脈脈的年代。。。

    第11章 這天下,我來了

    小说: 千古一帝秦始皇 作者:渭城朝雨 字数:2544 更新时间:2016-03-13 03:00:42

    庄襄王死,十三歲的嬴政登基稱王,趙姬晉封為趙太後,與華陽太後、夏太後共同聽政。按照庄襄王的安排,呂不韋為相邦,秦王政尊稱為仲父,昌平君熊狀出任丞相,昌文君韓啟為鹹陽令,節制鹹陽戍衛部隊,李斯為中書舍人,王齕與蒙驁、麃公擔任將軍,共同輔佐朝政。

    這李斯本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見他深諳治國之道,又有辯才,便乘嬴政即位推薦他做了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書,於是李斯便有了經常陪伴小秦王的機會。

    嬴政讀書一向都是呂不韋安排的,由於在邯鄲的幾年缺乏管教,來到鹹陽時大字都不識得一個,因此即位前只是教授讀一些簡單的詩經,重在教他識文辨字。即位後,呂不韋便開始讓他讀周禮、論語。嬴政雖只有十三歲,但是童年坎坷的經歷使他早熟,加之聰明伶俐,讀書頗有自己的見解。特別是讀周禮之後,其中很多治國之策都讓他驚奇不已。

    由於呂不韋經常忙於政事,嬴政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經常由李斯代為解答。

    一日,讀到周公以禮制天下,嬴政覺得周公很了不起,便向問李斯:

    「先生認為周公如何?」

    「周公所做周禮是符合當時的情況的,但是以周禮治天下導致諸侯割據,不聽周天子號令,因此周公非治國之才,周禮非治國之法!」

    嬴政曾聽呂不韋說起過周公,知道他是了不起的人物,聽到李斯對他卻不屑一顧,爭辯道:「周禮難道不是好的治國之策?倘若人人遵守禮制,刑不上士大夫,禮不下庶人,則國家就可以平穩的運行!」

    「請問大王,如果有人不守禮呢?」

    「不守禮則天下共誅之!」

    「如果大家都不守禮呢?就像現在群雄逐鹿怎麼辦呢?」

    「這……」嬴政只是沉浸於周公描述的大同社會之中,對李斯所提的現實問題竟然無言以對。

    「治理國家何須禮?以法足以!我秦國之所以能夠崛起於諸侯之間,都是因為商鞅變法,設郡縣,獎耕戰,明法令,才使國家富強。反觀山東諸國,抱殘守缺,仍然堅持周朝的做法,必然日益衰落。」

    李斯為嬴政開了一扇法家思想的窗戶,嬴政非常興奮,問道:「以法治國和以禮治國究竟有何區別?」

    「大王可曾想過,以禮治國如果有人不守禮該如何處置?沒有獎勵和懲罰作為後盾,任何規定都形同虛設。周禮靠的是社會輿論和武力震懾,這是不可能持久的。想要天下長久的遵守禮制,就必須規定守禮會得到什麼樣的獎賞,違反禮制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這樣,禮就成了法,變成以法治國了。一個社會只要法令完備,守法的給予獎勵,違法的給予懲罰,那麼就沒有人敢違反法律,只會爭相去做法律規定的事情,對於違法的事情一定會避之不及!」

    秦王若有所思,道:「秦實行法令也已多年,為何仍未完成大業,統一天下?」

    李斯非常驚奇,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然想的是如何完成大業,心道此人日後必成大業,而我李斯的將來也將寄託在他身上,想到這裡,一臉正色的回答道:「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善於審時度勢,必須要抓住時機。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孝公以來,周朝已經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卻乘機任用商鞅進行變法,頒布法令,獎勵耕戰,逐漸強大起來。秦國能有今天的威勢恰恰是實行法令的結果,之所以還沒有完成大業,是時機還不成熟。現在憑藉秦國強大的力量,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必然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就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嬴政此刻也是雄心勃勃,道:「寡人必不辜負上天的安排!」

    從此嬴政政經常與李斯暢談治國之道,逐漸被他的法家思想所折服。

    諸侯見秦王政即位,知道他年紀小,不能親政,因此開始輕視秦國。

    晉陽的郡守趙德新原是趙國人,長平之戰中父兄均被坑殺,晉陽之地隨後也被秦國兼並。趙德新雖然表面上服從秦國的指派,但內心憎恨秦國,立志為父兄報仇。如今看到秦王政即位,年不足十四,趙德新認為報仇的時機到了,於是召集族人道:「我們本是趙國人,秦國人殺了我們的父兄,佔了我們的土地,還強迫我們去打仗,勝了都是秦人的功勞,敗了卻都歸罪於我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今天要大義滅秦,你們跟不跟我幹?」

    秦趙交戰日久,幾乎所有趙人家裡都有人死於秦軍之手,聽到趙德新這麼說更是群情激奮,叫道:「反了!反了!」

    「跟秦國人拼了!」

    「反了,我要為兒子報仇!」

    趙德新見大家都很支持,便道:「如今在秦國我們勢單力薄,要想成功必須得到趙國的支持!」於是趙德新派人前去趙國求援,表示願意歸順趙國,同時收集糧草,招募士卒,準備與秦軍一戰!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實行郡縣制,郡守只能負責地方的政務,維持治安,手下只有幾千人的地方部隊,為了迅速擴充軍隊,趙德新甚至把告示貼到了其他郡縣。這樣自然無法保密,趙德新要反叛的消息便迅速傳到了秦王政的宮中。

    呂不韋迅速召集大臣,商議對策。熊狀道:「我們應該在趙德新準備不足的時候立即派兵平叛!越是迅速對我們就越有利!」

    呂不韋道:「趙德新原是趙國人,肯定會向趙國求援,我們不得不防,應同時派使者去邯鄲,阻止趙孝成王出兵相助。」

    於是秦王派蒙驁領兵十萬前去平叛,同時派韓啟為使者前往邯鄲說服趙王保持中立。

    趙孝成王得到趙德新的求救後又心動起來,欲派廉頗領兵十萬前去接收晉陽之地。恰在此時,韓啟求見。趙孝成王此時並不知道秦王已經得知晉陽要反叛的消息,便假裝糊塗,問道:「聽說新即位的秦王只有十三歲,能管理國事嗎?」

    韓啟知道趙孝成王是故意避開話題與他打哈哈的,便答道:「秦王政雖然年幼,但天資聰穎,完全可以處理國事。他年幼時曾在邯鄲生活過,非常感念趙國,因此特派我來問候大王。臨行前秦王還拉著微臣的手道,秦國非常不希望再看到長平之戰那樣的事!因為一個上黨郡而起爭端得不償失啊!」

    韓啟講的是長平之戰,當時韓桓惠王已經同意將上黨郡割讓給秦國,而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意降秦,便將上黨郡十七座城獻給趙國,趙孝成王垂涎上黨郡,便接受了馮亭的請求,出兵抗秦,從而引發了長平之戰。這段血淚史趙國人仍然歷歷在目,韓啟是在警告趙孝成王不要重演當年的悲劇。趙孝成王當然也聽懂了他的意思。

    趙孝成王回想起當年的悲劇,不禁脊背發寒,並且從韓啟的話中可以聽出,秦國已經知道晉陽謀反的消息,趙德新毫無勝算,便取消了援助晉陽的打算,道:「寡人當然珍惜與秦國的和平,先生請回覆秦王我趙國願與秦國永結兄弟之義!寡人願意與秦國交換質子以為誠意!」

    韓啟明白趙孝成王的意思,他是想得到秦國不攻打趙國的保證,便道:「我將馬上回稟秦王,大王願意與秦國結好!」

    Email
    lovenovelapp@gmail.com
    Facebook主页
    @Lovenovel
    Twitter
    @lovenove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