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简介
  • 收藏

    猫与三色堇

    坊间最近有传言,一位青衫玉面、背负箱笼的英俊青年正四处游学—— 无论是民间的剪纸术,编织术,还是制伞、扇的技艺,抑或是脸谱、面具,甚至陶、瓷器等,都是他颇感兴趣的。 得益于自身的高深修为,那些往往要多年沉淀才能略有小成的技艺,青年都能很快习得,并传回给族人。 据说,他原本是隐于深山的狐妖,为何突然变成了一个立志要踏遍千山万水以学得民间手艺的“旅人”呢? 关于这其中的缘由,除却他本人,无人知晓。   

    第九十八章:桃源乡

    小说: 猫与三色堇 作者:i弋游 字数:3456 更新时间:2019-09-22 11:34:19

    第九十八章:桃源乡

    午饭过后华凌同方花打了声招呼,便应邀来到了隔壁老大妈家。

    与此同时,老大妈也已经召集村中老小聚集在了一起,就准备着好好听听华凌讲讲外面的趣事。

    见得眼前的阵仗,华凌有些受宠若惊,他原以为只是过来和老大妈唠嗑唠嗑、闲话家常,以满足对方的好奇心,然而在感受到村民们心中的那份期待之后,他便改变了最初的想法,打算好好说道说道。

    落座后,华凌先是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而后讲述了自己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最后才讲起了外面的故事。

    午饭时,华凌从方花的话语中得知,最初村民们的先祖为了避秦时之乱,在因缘际会之下寻得了这一方与世隔绝的净土,自此便有了“芳华村”,隐居于此的村民们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再无踏足过外面一步。在知晓了这些之后,华凌心中便也有了谱。虽说他大字不识几个,好在平时去镇上卖鱼时,喜欢听说书先生将起那些有关于各朝历代王侯将相的故事,如今肚子里有了不少可以用来说道的墨水。

    而后,他开始从秦灭六国讲起,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五百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同时统一了字体和度量衡,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王朝的政权。

    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

    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之后,华凌还讲起了公子扶苏和胡亥,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屠杀数百方士、巡游重病而死等事情。

    “秦始皇巡游重病时,曾命令赵高写了一封遗诏给扶苏,大意是让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同时将兵权交由蒙恬掌管。然而这封遗诏还没有送出去,秦始皇就已经死了。于是,赵高便联合丞相李斯篡改了遗诏,意图让胡亥继承皇位。同时,他们还给公子扶苏伪造了一封遗诏,大意是胡亥当上皇帝之后,命令公子扶苏自杀。”

    “贤明仁慈的公子扶苏死后,胡亥成了皇帝,被称为秦二世。不出几年,在秦二世的暴政之下,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最终,秦王朝在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之下给推翻了。”

    公元206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汉王朝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魏、蜀、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

    “说起三国……”

    沉浸在华凌那声情并茂解说当中的村民们,不时会传来对暴政之人的唾骂声,和对被迫害之人的扼腕叹息声。人群中,华凌有注意到方花的身影,他没有预料到对方会出现在这边,微微一怔后,两人相视一笑,而后他端起茶水一饮而尽,继续为村民们说起三国之后西晋到如今东晋的一些历史事件。

    华凌一开始原以为只是过来陪老大妈闲嗑一两个时辰的,结果上至神话时期的三皇五帝,下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天南海北说了一大通,每每说到关键之处时,一众吃瓜群众便都大气不敢出,生怕打断了“说书人”,高·潮过后,屋内便立即响起热泪的掌声。

    傍晚,老大妈给华凌备上了整个芳华村最为上等的桂花酿,其余村民也各自回家拿了一些吃食过来,大到鸡鸭鱼肉,小到炒豆子等。

    见这阵仗,华凌心里清楚,今天不给大家讲到深夜是别想离开了。

    好在他平时听说书的多,除了知名的历史事件,还有诸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可讲。

    华凌说起的《孟姜女哭长城》听得众人热泪盈眶,纷纷再次指责起了始皇帝的不是,华凌见得人群中的方花也在默默抹着泪花,便打算讲一个有趣一点故事。

    于是开口说道:“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吧。”

    “那敢情好,人老了,听不得悲伤的故事。”

    “是啊,讲些开心的吧。”

    “好。”华凌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而后开口道:“这是一个关于‘伞’的故事。”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非常不便,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的娘子云氏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说:“人们出门日晒雨淋的,人人都说你手艺好,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呢?”

    鲁班答应云氏一定会想出好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鲁班请云氏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云氏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等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云氏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云氏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布做的伞面。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

    做好后,云氏撑着伞走到鲁班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原来伞是这样子来的啊,真是有趣。”一年轻女子听后颇为感慨地开口说道,“云氏真是心灵手巧。”

    “是啊,鲁班夫妇都是心灵手巧的人呢。”

    “我们今天的好生活,多半还是得益于他们呢。”

    “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他们那样厉害。”

    “小宝有志气,不错不错。”

    “是啊,小宝真乖。”

    ……

    听完华凌所讲的造伞故事后,屋内再次响起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华凌见成功的将人们从之前的悲伤氛围之中拉回来之后,很是有成就感地扬起了唇角,而后他看向了方花原本站着的地方,这才发现方花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

    “小哥,继续讲啊。”

    “好、好的。”

    人群中传来了不少的催促声,令华凌无暇他顾,在一番酝酿之后,他开始讲起了其他的故事……

    待人们散去之时,已是深夜子时,回到方家的华凌,见到了坐在客厅中,在烛火前一手拿着针线,一手拿着衣服在缝补的方花。当意识到对方在缝补着的是自己的衣物时,华凌的心口再一次涌过了一阵暖流。

    “阿华哥,回来啦。”瞥见门口的华凌后,方花停下手中的动作,轻声说道。

    “是的。”华凌点头,他边靠近方花,边开口说道,“那个……方姑娘在缝补的是……”

    “啊,这个啊……”经华凌这么一提,方花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如今正在缝补着的正式对方的衣物,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继而解释道,“刚刚在缝补自己的衣服来着,然后……发现阿华哥的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有一个破洞,便想着顺手给补一补!如果……阿华哥介意的话,我这就将补丁拆了。”

    “不,不用,那个……”华凌赶忙上前阻止了方花,由衷地感叹道,“谢谢你为我做的这些,我……很开心!”

    “是吗?”

    “当然了。”华凌羞红着脸,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

    见状,方花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了。本来在缝补之前,她有想过先去询问对方的意见的,不过又担心突然过去会打断对方给大家讲故事。最终又耐不住自己这双躁动的手,于是就这么擅作主张的给缝上了,好在华凌并没有介意。

    “故事我去听了,很不错。”方花继续一针一针地缝补着衣服,一边开口柔声说道,“晚饭时,我本想着过去喊你吃饭的,结果听到你正讲到精彩的地方,便没有去打扰你。听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想起家中还有些事儿没有做完,便折返了。”

    “是在听完造伞的那个故事吗?”华凌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就在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发现对方的身影不在人群之中的。

    “是的。”方花点头,而后两人沉默了一段时间。最后,方花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开口问道:“那个……可以的话,阿华哥愿意给我……讲讲别的故事吗?”

    “当然可以了。”华凌毫不犹豫地便点头答应了。又或者说,他心中早就期待着对方的这句话了。

    当得偿所愿时,两人皆都露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来。

    Email
    lovenovelapp@gmail.com
    Facebook主页
    @Lovenovel
    Twitter
    @lovenove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