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簡介
  • 收藏

    喻世明言

    Part 10

    小說: 喻世明言 作者:Menglong Feng 字數:10117 更新時間:2019-11-21 10:56:24

    不愿穿續羅,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黃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

    那柳七官人,真個是朝朝楚館,夜夜秦樓。內中有一個出名上等

    的行首,往來尤密。一個喚做陳師師,一個喚做趙香香,一個喚做徐

    冬冬。這一個行首,贍著自己錢財,爭養柳七官人。怎見得?有戲題

    一詞,名《西江月》為證:

    “調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今今与我煞脾和,獨自窩盤一

    個。‘管’字下達無分,‘閉’字加點如何?權將‘好’字自停那,

    ‘好’字中司著我。”

    這柳七官人,詩詞文采,壓于朝士。因此近侍官員,雖聞他恃才

    高傲,卻也多少敬慕他的。那時天下太平,凡一才一藝之士,無不錄

    用。有司荐柳永才名,朝中又有人保奏,除授浙江管下余杭縣宰。這

    縣宰官儿,雖不滿柳耆卿之意,把做個進身之階,卻也罷了。只是舍

    不得那一個行首。時值春暮,將欲起程,乃制《西江月》為詞,以寓

    惜別之意:

    風額繡帘高卷,獸檐朱戶頻搖。兩竿紅曰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枉隨飛絮,閒愁濃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過了。

    一個行首,聞得柳七官人浙江赴任,都來餞別。眾妓至者如云,

    耆卿口占《如夢令》云:

    郊外綠陰千里,掩映紅裙十隊。惜別語方長,車馬催人速去。偷

    淚,偷淚,那得分身應你!

    柳七官人別了眾名姬,攜著琴、劍、書箱,扮作游學秀士,迤儷

    上路,一路觀看風景。行至江州,訪問本處名妓。有人說道:“此處

    只有謝玉英,才色第一。”耆卿問了住處,徑來相訪。玉英迎接了,

    見耆卿人物文雅,便邀入個小小書房。耆卿舉目看時,果然擺設得精

    致。但見:明窗淨几,竹棍茶爐。床司挂一張名琴,壁上懸一幅古畫。

    香風不散,寶爐中常熱沉檀;清風逼人,花瓶內頻添新水。万卷圖書

    供玩覽,一抨棋局佐歡娛。耆卿看他桌上擺著一冊書,題云:“柳七

    新詞”。撿開看時,都是耆卿乎曰的樂府,蠅頭細字,寫得齊整。耆

    卿問道:“此詞何處得來?”玉英道:“此乃東京才子柳七官人所作,

    妄乎昔甚愛其詞,每听人傳誦,輒手錄成帙。”耆卿又問:“天下詞

    人甚多,卿何以獨愛此作?”玉英道:“他描情寫景,字字逼真。如

    《秋思》一篇末云:‘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秋別》一

    篇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曉風殘月。’此等語,人不能道。妄每

    誦其詞,不忍釋手,恨不得見其人耳。”耆卿道:“卿要識柳七官人

    否?只小生就是。”玉英大惊,問其來歷。耆卿將余杭赴任之事,說

    了一遍。玉英拜倒在地,道:賤妄凡胎,不識神仙,望乞恕罪。”置

    酒款待,殷勤留宿。

    耆卿深感其意,一連位了一五日;恐怕誤了憑限,只得告別。玉

    英十分眷戀,設下山盟海誓,一心要相隨柳七官人,侍奉箕帚。耆卿

    道:“赴任不便。若果有此心,候任滿回曰,同到長安。”玉英道:

    “既蒙官人不棄賤妄,從今為始,即當杜門絕客以持。切勿遺棄,使

    妄有白頭之歎。”耆卿索紙,寫下一詞,名《玉女搖仙佩》。詞云:

    飛瓊伴侶,偶別珠官,未返神仙行綴。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

    得几多妹麗?擬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細思算,有葩艷

    卉,惟是深紅淺自而己。爭如這多情,占得人司千嬌百媚。須信畫堂

    繡圖,皓月清風,忍把光陰輕棄?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雙

    美!且芭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藝。愿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

    下,表余深意。為盟誓,今生斷不辜鴛被。

    耆卿吟詞罷,別了玉英上路。不一日。來到姑蘇地方,看見山明

    水秀,到個路旁酒樓上,沾飲一杯。忽听得鼓聲齊響,臨窗而望,乃

    是一群儿童,掉了小船,在湖上戲水采蓮。口中唱著吳歌云:

    采蓮阿姐斗梳妝,好似紅蓮搭個自蓮爭。紅蓮自道顏色好,自蓮

    自道粉花香。粉花香,粉花香,貪花人一見便來搶。紅個也武賈,自

    個也弗強。當面下手弗得,和你私下商量,好像荷葉遮身無人見,下

    頭成藕帶絲長。

    柳七官人听罷,取出筆來,也做一只吳歌,題于壁上。歌云:

    十里荷花九里紅,中司一朵自松松。自蓮則好摸藕吃,紅蓮則好

    結蓮蓬。結蓮蓬,結蓮蓬,蓮蓬生得武玲攏。肚里一團清趣,外頭包

    裹重重。有人吃著滋味,一時劈破難容。只圖口甜,那得知我心里苦?

    開花結子一場空。

    這首吳歌,流傳吳下,至今有人唱之。

    卻說柳七官人過了姑蘇,來到余杭縣上任,端的為官清正,訟簡

    詞稀。听政之暇,便在大滌、天柱、由拳諸山,登臨游玩,賦詩飲酒。

    這余杭縣中,也有几家官妓,輪番承直。但是訟碟中犯者妓著名字,

    便不准行。妓中有個周月仙,頗有姿色,更通文墨。一日,在縣衙唱

    曲情酒,柳縣宰見他似有不樂之色,問其緣故。月仙低頭不語,兩淚

    交流。縣宰再一盤問,月仙只得告訴。原來月仙与本地一個黃秀才,

    情意甚密。月仙一心只要嫁那秀才,親秀才家貧,不能備辦財禮。月

    仙守那秀才之節,誓不接客。老鴇再一逼迫,只是不從;因是親生之

    女,無可奈何。黃秀才書館与月仙只隔一條大河,每夜月仙渡船而去,

    与秀才相聚,至曉又回。同縣有個劉二員外,愛月仙丰姿,欲与歡會。

    月仙執意不肯,吟詩四句道:

    不學路旁柳,甘同幽谷蘭;游蜂若相詢,莫作野花看。

    劉二員外心生一計,囑咐舟人,教他乘月仙夜渡,移至無人之處,

    強奸了他,取個執證回話,自有重賞。舟人貪了賞賜,果然乘月仙下

    船,遠遠撐去。月仙見不是路,喝他住船。那舟人那里肯依?直搖到

    聲花深處,僻靜所在,將船泊了。走入船艙,把月仙抱住,逼著定要

    云雨。月仙自料難以脫身,不得己而從之。云收雨散,月仙調悵,吟

    詩一首:

    自恨身為妓,遭污不敢言。羞歸明月渡,懶上載花船。

    是夜,月仙仍到黃秀才館中住宿,卻不敢聲告訴,至曉回家。其

    舟人記了這四句詩,回复劉二員外,員外將一錠銀子,賞了舟人去了。

    便差人邀請月仙家中情酒,酒到半酣,又去調戲月仙,月仙仍舊報阻。

    劉二員外取出一把扇子來,扇上有詩四句,教月仙誦之。月仙大惊!

    原來卻是舟中所吟四句,當下頓口無言。劉二員外道:“此處牙床錦

    被,強似聲花明月,小娘子勿再推托。”月仙滿面羞漸,安身無地,

    只得從了劉二員外之命。以后劉二員外曰逐在他家占住,不容黃秀才

    相處。自古道:小娘子愛俏,鴇儿愛鈔。黃秀才雖然懦雅,怎比得劉

    二員外有錢有鈔?雖然中了鴇儿之意,月仙心下只想著黃秀才,以此

    悶悶不樂。今番被縣宰盤問不過,只得將情訴与。柳耆卿是風流首領,

    听得此語,好生怜憫。當日就喚老鴇過來,將錢八十千付作身价,耆

    月仙除了樂籍。一面請黃秀才相見,親領月仙回去,成其夫婦。黃秀

    才与周月仙拜謝不盡。正是:風月客怜風月客,有情人遇有情人。

    柳耆卿在余杭一年,任滿還京。想起謝玉英之約,便道再到江州。

    原來謝玉英初別耆卿,果然杜門絕客。過了一年之后,不見耆卿通問,

    未免風愁月限,更兼日用之需,無從進益。曰逐車馬填門,回他不脫。

    想著五夜夫妻,未知所言真假;又有閒漢從中攛掇,不兔又隨風倒舵,

    依前接客。有個新安大貴孫員外,頗有文雅,与他相處年余,費過于

    金。耆卿到玉英家詢問,正值孫員外邀玉英同往湖口看船去了。耆卿

    到不遇。知玉英負約,映映不樂,乃取箋一幅,制詞名《擊梧桐》。

    詞云:

    香靨源源,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識伊來便好看承,會得

    妖撓心素。臨岐再約同歡,定是都把乎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

    未免千般思慮。近日重來,空房而己,苦殺四四言語。便認得听人數

    當,擬把前言輕負。見說蘭台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与問,朝朝

    暮暮,行云何處去?

    后寫:

    “東京柳永,訪玉卿不遇,浸題。”耆卿寫畢,念了一遍,將詞

    箋粘于壁上,拂袖而出。回到東京,屢有人舉荐,升為屯田員外郎之

    職。東京這班名姬,依舊來往。耆卿所支傣錢,及一應求詩詞饋送下

    來的東西,都在妓家銷化。

    一日,正在徐冬冬積翠樓戲耍。宰相呂夷簡差堂吏傳命,直尋將

    來。說道:“呂相公六十誕辰,家妓無新歌上壽,特求員外一闕,幸

    即揮毫,以便演習。蜀錦二端,吳續四端,聊充潤筆之敬,伏乞俯納。”

    耆卿允了,留堂吏在樓下酒飯。問徐冬冬有好紙否,徐冬冬在筐中,

    取出兩幅英蓉箋紙,放于案上。耆卿磨得墨濃,蘸得筆飽,拂開一幅

    箋紙,不打草儿,寫下《千秋歲》一闋云:

    泰階乎了,又見一合耀。烽火靜,杉槍掃。朝堂耆碩輔,樽俎英

    雄表。福無艾,山河帶礪人難老。

    渭水當年釣,晚應飛熊兆;同一呂,今偏早。烏紗頭未自,笑把

    金樽倒。人爭羡,二十四遍中書考。

    耆卿一筆寫完,還剩下英蓉箋一紙,余興未盡,后寫《西江月》

    一調云:

    腹內胎生异錦,筆端舌噴長江。縱教匹絹字難償,不屑与人稱量,

    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風流才子占詞場,真是自衣卿相

    耆卿寫畢,放在桌上。恰好陳師師家差個侍儿來請,說道:“有

    下路新到一個美人,不言姓名,自述特慕員外,不遠千里而來,今在

    寒家奉候,乞即降臨。”耆卿忙把詩詞裝入封套,打發堂吏動身去了,

    自己隨后往陳師師家來。一見了那美人,吃了一惊。那美人是誰?正

    是:著意尋不見,有時還自來。那美人正是江州謝玉英。他從湖口看

    船回來,見了壁上這只《擊梧桐》詞,再一諷詠,想著:“耆卿果是

    有情之人,不負前約。”自覺慚愧。瞞了孫員外,收拾家私,雇了船

    只,一徑到東京來問柳七官人。聞知他在陳師師家往來极厚,特拜望

    師師,求其引見吾卿。當時分明是斷花再接,缺月重圓,不胜之喜。

    陳師師問其詳細,便留謝玉英同住。玉英怕不穩便,商量割東邊院子

    另住。自到東京,從不見客,只与吾卿相處,如夫婦一般。耆卿若往

    別妓家去,也不阻擋,甚有賢達之稱。

    話分兩頭。再說耆卿匆忙中,將所作壽詞封付堂吏,誰知忙中多

    有錯,一時失于點撿,兩幅箋都封了去。呂丞相拆開封套,先讀了《千

    秋歲》調,到也歡喜。又見《西江月》調,少不得也念一遍。念到“縱

    教匹絹字難償,不屑与人稱量”,笑道:“當初裴晉公修福光寺,求

    文于皇甫,緹每字索絹一匹。此子嫌吾酬儀太簿耳!”又念到“我不

    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大怒道:“小子輕薄,我何求汝耶?”

    從此銜恨在心。柳耆卿卻是疏散的人,寫過詞,丟在一邊了,那里還

    放在心上。又過了數日,正值翰林員缺,吏部開荐柳永名字;仁宗曾

    見他增定大晟樂府,亦慕其才,問宰相呂夷簡道:“朕欲用柳永為翰

    林,卿可識此人否?”呂夷簡奏道:“此人雖有詞華,然恃才高傲,

    全不以功名為念。見任屯田員外,日夜留連妓館,大失官緘。若重用

    之,恐士習由此而變。”遂把吾卿所作《西江月》詞誦了一遍。仁宗

    皇帝點頭。早有知諫院官,打听得呂丞相銜恨柳永,欲得逢迎其意,

    連章參劫。仁宗御筆批著四句道:

    柳永不求富貴,誰將富貴求之?任作自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

    柳耆卿見罷了官職,大笑道:“當今做官的,都是不識字之輩,

    怎容得我才子出頭?”因改名柳一變,人都不會其意,柳七官人自解

    說道:“我少年讀書,無所不窺,本求一舉成名,与朝家出力;因屢

    次不第,牢騷失意,變為詞人。以文采自見,使名留后世足矣;何期

    被荐,頂冠柬帶,變為官人。然淳沉下僚,終非所好;今奉自放落,

    且逍遙自在,變為仙人。”從此益放曠不撿,以妓為家。將一個手板

    上寫道:“奉圣旨填詞柳一變。”欲到某妓家,先將此手板送去,這

    一家便整備酒看,伺候過宿。次日,再要到某家,亦复如此。凡所作

    小詞,落款書名處,亦寫“奉圣旨填詞”五字,人無有不笑之者。

    如此數年。一日,在趙香香家偶然晝寢,夢見一黃衣吏從天而下,

    道說:“奉玉帝敕旨,《霓裳羽衣曲》己舊,欲易新聲,特借重仙筆,

    即刻便往。”柳七官人醒來,便討香湯林浴。對趙香香道:“适蒙上

    帝見召,我將去矣。各家妹妹可畜一信,不能候之相見也。”言畢,

    矚目而坐。香香視之,己死矣。慌忙報知謝玉英,玉英一步一跌的哭

    將來。陳師師、徐冬冬兩個行首,一時都到,又有几家曾往來的,聞

    知此信,也都來趙家。

    原來柳七官人,雖做兩任官職,毫無家計。謝玉英雖說蹋隨他終

    身,到帶著一家一火前來,并不費他分毫之事。今日送終時節,謝玉

    英便是他親妻一般;這几個行首,便是他親人一般。當時陳師師為首,

    斂取眾妓家財帛,制買衣袁棺槨,就在趙家殯殮。謝玉英衰經做個主

    喪,其他一個的行首,都聚在一處,帶孝守幕。一面在樂游原上,買

    一塊隙地起墳,擇曰安葬。墳上豎個小碑,照依他手板上寫的增添兩

    字,刻云:“奉圣旨填詞柳一變之墓。”出濱之曰,官僚中也有相識

    的,前來送葬。只見一片縞素,滿城妓家,無一人不到,哀聲震地。

    那送葬的官僚,自覺慚愧,掩面而返。不逾兩月,謝玉英過哀,得病

    亦死,附葬于柳墓之旁。亦見玉英貞節,妓家難得,不在話下。自葬

    后,每年清明左右,春風驗蕩,諸名姬不約而同,各備祭禮,往柳七

    官人墳上,挂紙錢拜掃,喚做“吊柳七”,又喚做“上風流家”。未

    曾“吊柳七”、“上風流家”者,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后來成了個

    風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后,此風方止。后人有詩題柳墓云:

    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紹紳輩,怜才不及眾紅

    裙。

    —————————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但聞白日升天去,不見青天走下來。有朝一日天破了,人家都叫阿癐

    癐。

    這四句詩乃國朝唐解元所作,是譏消神仙之說,不足為信。此乃

    戲謔之語。從來混沌劊判,便立下了一教:太上老君立了道教,釋迦

    祖師立了佛教,孔夫子立了懦教。懦教中出圣賢,佛教中出佛菩薩,

    道教中出神仙。那三教中,懦教武平常,佛教武清苦,只有道教,學

    成長生不死,變化無端,最為洒落。看官!我今日說一節故事,乃是

    張道陵七試趙升。那張道陵,便是龍虎山中歷代住持道教的正一天師

    第一代始祖,趙升乃其徒弟。有詩為證:

    劊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不是世人仙气少,仙人不似世人

    心。

    話說張天師的始祖,諱道陵,字輔漢,沛國人氏,乃是張子房第

    八世孫。漢光武皇帝建武十年降生。其母夢見北斗第七星從天墜下,

    化為一人,身長丈余,手中托一九仙藥,如雞卵大,香气襲人。其母

    取而吞之,醒來便覺滿腹火熱,异香滿室,經月不散,從此怀孕。到

    十月滿足,忽然夜半屋中光明如晝,遂生道陵。七歲時,便能解說《道

    德經》,及河圖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年十六,博通五經。身長九尺

    二寸;龐眉廣顙,朱項綠睛,隆准方頤,伏犀賃頂;垂手過膝,龍蹲

    虎步,望之使人可畏。舉賢良方正,入太學。一旦,喟然歎曰:“流

    光如電,百年瞬息耳;縱位极人臣,何益于年命之數乎?”遂專心修

    煉,欲求長生不死之術。同學有一人,姓王,名長,聞道陵之言,深

    以為然,即拜道陵為師。愿相隨名山訪道。行至豫章郡,遇一繡衣童

    子。問曰:“日暮道遠,二公將何之?”道陵大惊,知其非常人,乃

    自述訪道之急。童子曰:“世人論道,皆如捕風捉影,必得‘黃帝九

    鼎丹法’,修煉成就,方可升天。”于是師徒二人,拜求指示。童子

    口授二語,道是:左龍并右虎,其中有天府。說罷,忽然不見。道陵

    記此二語,但未解其意。

    一日,行至龍虎山中,不覺心動,謂王長曰:“左龍右虎,莫非

    此地乎?‘府’者,藏也,或有秘書藏于此地。”乃登其絕頂,見一

    石洞,名曰壁魯洞。洞中或明或暗,委曲异常。走到盡處,有生成石

    門兩扇。道陵想道:“此必神仙之府。”乃与弟子王長端坐石門之外。

    凡七日,忽然石門洞開,其中石桌、石凳懼備;桌上無物,只有文書

    一卷。取而觀之,題曰《黃帝九鼎太清丹經》。道陵舉手加額,叫聲:

    “慚愧”。師徒二人,歡喜無限!取出丹經,晝夜觀覽,具知其法。

    但修煉合用藥物、爐火之費甚廣,無從措辦。道陵先年曾學得有治病

    符水,聞得蜀中風俗醇厚,乃同王長入蜀,結廬于鶴鳴山中;自稱真

    人,專用符水救人疾病。投之輒驗,來者漸廣,又多有人拜于門下,

    求為弟子,學他符水之法。

    真人見人心信服,乃立為條例:所居門前有水池,凡有疾病者,

    皆疏記生身以來所為不善之事,不許隱瞞;真人自書仟文,投池水中,

    与神明共盟約,不得再犯,若复犯,身當即死。設誓畢,方以符水飲

    之。病愈后,出米五斗為謝。弟子輩分路行法,所得米絹數目,悉開

    報于神明,一毫不敢私用。由是百姓有小疾病,便以為神明譴責,自

    來首過。病愈后,皆羞慚改行,不敢為非。如此數年,多得錢財。乃

    廣市藥物,与王長居密室中,共煉“龍虎大丹”。一年丹成,服之。

    真人年六十余,自服丹藥,容顏轉少,如三十歲后生模樣。從此能分

    形散影,常乘小舟,在東西二溪往來游戲;堂上又有一直人,誦經不

    輟。若賓客來訪,迎送應對;或酒杯、棋局,各各有一直人,不分真

    假,方知是仙家妙用。

    一日,有道士來言:“西城有自虎神,好飲人血,每歲,其鄉必

    殺人祭之。”真人心中不忍。將到祭把之期,真人親往西城,果見鄉

    中百姓綁縛一人,用鼓樂導引,送于自虎神廟。真人間其緣故,所言

    与道士相合。“若一年缺祭,必然大興風雨,毀苗殺稼,殃及六畜,

    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价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至廟中。夜半,

    憑神吭血享用。以此為常,官府亦不能禁。”真人曰:“汝放此人去,

    將我代之,何如?”眾鄉民道:“此人因家貧無倚,情愿舍身充祭;

    得我們五十干錢,葬父嫁妹,花費己盡。今日之死,乃其分內,你何

    苦自傷性命?”真人曰:“我不信有神道吃人之事,若果有此事,我

    自愿承當,死而無怨。”眾人商量道:“他自不信,不干我事,左右

    是一條性命。”便恢了真人言語,把綁縛人解放了。那人得了命,拜

    謝而去。眾人侵要來綁縛真人,真人曰:“我自情愿,決不逃走,何

    用綁縛?”眾人依允。真人人得廟來,只見廟中香煙繚繞,燈燭煒煌,

    供養土偶神像,猙獰可畏;案桌上擺列著許多祭品。眾人叩頭,宣疏

    己畢,將真人閉于殿門之內,隨將封鎖。真人矚目靜坐以持。

    約莫更深,忽听得一陣狂風,自虎神早到。一見真人,便來攫取。

    只見真人口、耳、眼、鼻中,都放出紅光,罩定了自虎神。此乃是仙

    丹之力。自虎神大惊,忙問:“汝何人也?”真人曰:“吾奉上帝之

    命,管攝四海五岳諸神,命我分形查勘。汝何方孽畜,敢在此虐害生

    靈?罪業深重,天誅難免!”自虎神方欲抗辨,只見前后左右都是一

    般真人,紅光遍体,唬得自虎神眼縫也開不得,叩頭求哀。原來自虎

    神是金神,自從五丁開道,鑿破蜀山,金气發泄,變為自虎;每每出

    現,生災作耗。土人立廟,許以歲時祭享,方得安息。真人煉過金丹,

    養就真火,金怕火克,自然制伏。當下真人与他立誓:不許生事害民!

    自虎神受戒而去。次日侵晨,眾鄉民到廟,看見真人端然不動,駭問

    其由。真人備言如此如此,今后更不妄害民命,有損無益。眾鄉民拜

    求名姓,真人曰:“我乃鶴鳴山張道陵也。”說罷,飄然而去。眾鄉

    民在自虎廟前,另創前殿三間,供養張真人像,從此革了人祭之事。

    有詩為證:

    積功累行始成仙,豈止區區服食緣。自虎神藏人祭革,活人陰德在年

    年。

    那時廣漢青石山中,有大蛇為害。晝吐毒霧,行人中毒便死。真

    人又去剿除了那毒蛇。山中之人,方敢晝行。順帝漢安元年,正月十

    五夜,真人在鶴鳴山精舍獨坐,忽聞隱隱天樂之聲,從東而來,鑾佩

    珊珊漸近。真人出中庭瞻望,忽見東方一片紫云,云中有素車一乘,

    再再而下。車中端坐一神人,容若冰玉,神光照人,不可正視。車前

    站立一人,就是前番在豫章郡所遇的繡衣童子。童子謂真人曰:“汝

    休惊怖,此乃太上老君也。”真人慌忙禮拜。老君曰:“近蜀中有眾

    鬼魔王,枉暴生民,深可痛惜。子其為我治之,以福生靈,則子之功

    德無量,而名錄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秘錄》,三清眾經九百

    三十卷:符錄丹灶秘訣七十二卷:雌雄劍二口:都功印一枚。又囑道:

    “与子刻期,干日之后,全于閬苑。”真人叩頭領訖,老君升云而去。

    真人從此日昧秘文,按法遵修。聞知益州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

    動億万數;周行人間,暴殺万民,枉天無數。真人奉老君諸命,佩《盟

    威秘錄》,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大道元始天尊,右置三十六

    部真經;立十絕靈幡,周匝法席,鳴鐘叩罄;布下龍虎神兵,欲擒鬼

    帥。鬼帥乃驅率眾鬼,接兵刃矢石,來害真人。真人將左手豎起一指,

    那指頭變成一大朵蓮花,干葉扶疏,兵矢皆不能人。眾鬼又持火干余

    炬來,欲行燒害。真人把袖一拂,其火即返燒眾鬼。眾鬼乃遙謂真人

    曰:“吾師自住鶴鳴山中,何為來侵奪我居處?”真人曰:“汝等殘

    害眾生,罪通于天。吾奉太上老君之命,是以來伐汝。汝若知罪,速

    避西方不毛之地,勿复行病人間,可保無事。如仍前作業,即行誅戮,

    不留余种。”鬼帥不服。

    次日,复會六大魔王,率鬼兵百万,安營下寨,來攻真人。真人

    欲服其心,乃謂曰:“試与爾各盡法力,觀其胜負。”六魔應諾。真

    人乃命王長積薪放火,火勢正猛,真人投身入火,火中忽生青蓮花,

    托真人兩足而出。六魔笑曰:“有何難哉!”把手分開火頭,擁)身便

    跳。兩個魔王,先跳下火的,須眉皆燒坏了,負痛奔回。那四個魔王,

    更不敢動撣。真人又投身人水,即乘黃龍而出,衣服毫不濡濕。六魔

    又笑道:“火其實利害!這水打甚緊?”扑通的一聲,六魔齊跳入水,

    在水中連番几個筋斗,忙忙爬起,己自吃了一肚子淡水。真人复以身

    投石,石忽開裂,真人從后而出。六魔又笑道:“論我等气力,便是

    山也穿得過,況于石乎?”硬挺著肩腫,捱進石去。真人誦咒一遍,

    六個魔王半身陷于石中,展動不得,哀號欲絕。其時八部鬼帥大怒,

    化為八只吊睛老虎,張牙舞爪,來攫真人。真人搖身一變,變成獅子

    逐之。鬼帥再變八條大龍,欲擒獅子。真人又變成大鵬金翅鳥,張開

    巨喙,欲啄龍睛。鬼帥再變五色云霧,昏天暗地。真人變化一輪紅日,

    升于九霄,光輝照耀,云霧即時流散。

    鬼帥變化己窮。真人乃拈取片石,望空撇去,須輿化為巨石,如

    一座小山相似。空中一線系住,如藕絲之細,懸罩于鬼營之上;石上

    又有二鼠,爭嚙那一線,岌岌欲墮。魔王和鬼帥在高處看見,恐怕滅

    絕了營中鬼子鬼孫,乃同聲哀告:“饒命!愿往西方裟羅國居住,再

    不敢侵扰中土。”真人遂判令六大魔王歸于北酆,八部鬼帥竄于西域。

    其時魔王身离石中,和鬼帥合成一党,几自躊躇不去。真人知眾鬼不

    可善道,乃口敕神符一道,飛上層霄;須輿之間,只見風伯招風,雨

    師降雨,雷公興雷,電母閃電,天將神兵,各持刃兵,一時齊集,殺

    得群鬼形消影絕,真人方才收了法力。謂王長曰:“蜀人今始得安寢

    矣。”有《西江月》為證:

    鬼帥空施伎倆,魔王枉逞英雄。誰知大道有神通,一片精神運動。

    水大不加寒熱,騰身陷石如空。一場風雨眾妖空,才識仙家妙用。

    真人复謂王長曰:“吾上升之期己近,壁魯洞乃吾得道之地,不

    可忘本。”于是再至豫章,結廬于龍虎山中,師徒二人,潛修九還七

    返之功。忽一日,复聆鑾佩天樂之音,与鶴鳴山所聞無二。真人急忙

    整身,叩伏階前。見于乘万騎,簇擁著老君,在云端徘徊不下。真人

    再拜,老君乃命使者告曰:“子之功業,合得九真上仙。吾昔位子入

    蜀,但區別人鬼,以布清淨之化。子殺鬼過多,又檀興風雨,役使鬼

    神,陰景翳晝,殺气穢空,殊非天道好生之意。上帝正責子過,所以

    吾曰不得近子也。子且退居,勤行修道。同時飛舉者,數合一人。候

    數到之日,吾持子于上清八景宮中。”言訖,圣駕复去。真人乃精心

    忏悔,再与王長回鶴鳴山去。

    山中諸弟子曉得真人法力廣大,只有王長一人,私得其傳。紛紛

    議論,盡疑真人偏向,有吝法之心。真人曰:“爾輩俗气未除,安能

    遺世?止可得吾導引房中之術,或服食草木以延壽命耳。明年正月七

    日午時,有一人從東方來,方面短身,貂襲錦襖,此乃真正道中之人,

    不弱于王長也。”諸弟子聞言,半疑不信。到來年正月初七日,半正

    午,真人乃謂王長曰:“汝師弟至矣,可使人如此如此。”王長領了

    法旨,步出山門,望東而看,果見一人來至。衣服狀貌,一如真人所

    言,諸弟子暗暗稱奇。王長私謂諸弟子曰:“吾師將傳法于此人,若

    來時,切莫与通信;更加辱罵,不容入門;彼必去矣。”諸弟子相顧,

    以為得計。那人到門,自稱姓趙,名升,吳郡人氏,慕真人道法高妙,

    特來拜謁。諸弟子回言,“吾師出游去了,不敢擅留。”趙升拱立伺

    候,眾人四散走開了。到晚,徑自閉門不納。趙升乃露宿于門外。

    次日,諸弟子開門看時,趙升恢前拱立,求見師長。諸弟子曰:

    “吾師甚是私刻,我等伏侍數十年,尚無絲毫秘訣傳授,想你來之何

    益?”趙升曰:“傳与不傳,惟憑師長。但某遠路而來,只愿一見,

    以慰乎生仰慕耳。”諸弟子又曰:“要見亦由你,只吾師實不在此。

    知他何日還山?足下休得痴等,有誤前程。”趙升曰:“某之此來,

    出于積誠。若真人十日不歸,愿等十日;百日不來,愿等百日。”眾

    人見趙升這位數日,并不轉身,愈加厭惡。漸漸出言侮慢,以后競把

    作乞儿看待,惡言辱罵。趙升愈加和悅,全然不校。每日,只于午前

    往村中買一餐,吃罷,便來門前伺候。晚間,眾人不容進門,只就階

    前露宿,如此四十余日。諸弟子私相議論道:“雖然辭他不去,且喜

    得瞞過師父,許久尚不知覺。”只見真人在法堂鳴鐘集眾,曰:“趙

    家弟子到此四十余日,受辱己足了,今日可召人相見。”眾弟子大惊,

    才曉得師父有前知之靈也。王長受師命,去喚趙升進見。趙升一見真

    人,涕泣交下,叩頭求為弟子。真人己知他真心求道,再欲試之,過

    了數日,差往田舍中,看守黍苗

    趙升奉命來到田邊,只有小小茅屋一間,四圍無倚,野獸往來极

    多。趙升朝暮伺候赶逐,全不懈怠。忽一夜,日明如晝。趙升獨坐茅

    屋中,只見一女子,美貌非常。走進屋來,源源道個万福。說道:“妾

    乃西村農家之女,隨伴出來玩月。因往田中小解,失了伴侶,追尋不

    著,迷路至此。兩足走得疼痛,寸步難移,乞善士可怜,容妄一宿,

    感恩非淺。”趙升正持推阻,那女子徑往他床舖上,倒身睡下。口內

    嬌啼宛轉,只稱腳痛。趙升認是真情,沒奈何,只得容他睡了。自己

    另舖些亂草,和衣倒地,睡了一夜。次日,那女子又推腳痛,故意不

    肯行走,撤嬌撤痴的要茶要飯。趙升只得管顧他。那女子到說些風話,

    引誘趙升。到晚來,先自脫衣上舖,央趙升与他扯披加衣。趙升心如

    鐵石,見女子著邢,連茅屋也不進了,只在田膛邊露坐到曉。至第四

    日,那女子己不見了,只見牆上,題詩四句,道是:

    美色人皆好,如君鐵石心。少年不作樂,辜負好光陰。

    Email
    lovenovelapp@gmail.com
    Facebook主頁
    @Lovenovel
    Twitter
    @lovenove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