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拾貳 阿房
小說: 鳳皇 作者:落萧遥 字數:2271 更新時間:2019-04-26 05:22:10
過了幾日,鳳皇身子好的差不多了,也終於要啟程了。
事實上,他本來也沒什麼大傷,都是伏戩他借著要久別,夜夜不肯放過他。鳳皇心裡總記著那些話,也不怎麼肯回應他,最後,伏戩自己也失了興味。
饒是如此,還是把鳳皇折騰的十分難過。上車的時候也不肯多給伏戩好臉色。
為著不引人注目,鳳皇離開的車馬十分低調,送行的也只伏戩和李欽。所以言語間也不顧許多了。
「又是小別,小奴兒你好歹多看我兩眼。」
鳳皇沒好氣地回答,「陛下您身邊佳人無數,何必在意我這一兩眼?」
「佳人再多,也不及你半分。」
真是一地的雞皮疙瘩,別說鳳皇,就是李欽和阿福也忍不住嘴角抽搐。自家的那個英明神武的陛下,怎麼能把這麼肉麻的話說的如此,呃……理所當然?
鳳皇摔了簾子,不想再理他,等阿福上了車,立刻就吩咐車夫啟程。
車子行出了老遠,鳳皇還是沒有忍住,掀開簾子向後望瞭望,看見伏戩還站在那裡。他放下簾子,好像做壞事被發現了一樣。
阿福不禁取笑,「公子現在捨不得,方才怎麼不肯和陛下好好說話?」
「誰捨不得他了!」
伏戩站在那裡,一直到看不見車子後很久,李欽也不敢催他,只是讓他站在那裡,彷彿在等一個不會回來的人。
回去只是一輛車,輕車簡從的,很快就到了長安城外,可是卻調轉了車頭,沒有進城的意思。
「怎麼了?」鳳皇問那車夫,車夫也說不清楚,是伏戩的命令,不要進城。
鳳皇滿心疑惑,阿福才告訴他,「陛下說,公子您和皇後娘娘一向不對付,此番獨自回京若出了什麼事陛下也是鞭長莫及,不如不進長安。現在,知道您回京的人也就寥寥幾個。」
「不進長安,那我們住在哪裡?」
「陛下說,讓公子先住在阿房宮。」
阿房宮?
就是那坐落在渭水之南,被霸王付之一炬,引得後人無數感嘆的宮殿?
他知道伏戩下令重新修建阿房宮,此事還引起了朝中上下不小的議論。
「阿房宮已經完工了?」
那麼大的宮殿,不過一年不到的時間,怎麼可能呢?
阿福說他也不清楚,不過伏戩既然這樣安排了,必然有他的道理。
鳳皇不禁苦笑,什麼時候起,自己這樣信任他了?
不多久,鳳皇看見車外的景緻變了,越來越多的梧桐,似乎要把他吞沒。
「這……」他幾乎說不出話來,漫山遍野,全是梧桐樹!
彷彿就是在金陵一樣!
車子緩緩行使,阿房宮也漸漸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不比先前宮殿的巍峨壯麗,新修的阿房宮顯得精緻,仔細看,倒有幾分江南小築含蓄清雅的味道。
再往前,鳳皇忙喝令停車,他自顧自的下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宮殿,這布局,竟然,和金陵湮沒在大火里的故宮一模一樣!
難道,是時光倒流了?
鳳皇甩下阿福,一個人就往前跑,他記得這條路,一直往前就是父皇的金鑾殿,往左是母後的含章殿和他與阿姊的寢殿,往右是父皇的書房和他姐弟學習的地方,還有練武場,上林苑。
他突然停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居然有一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
阿福好容易趕上了,直喘氣,「公子您可慢著些。」
金鑾殿,龍飛鳳舞的大字已經出現在了眼前,布局是一樣,只不過要比金陵那座宮殿小了不少,恐怕有許多不重要的宮室也都沒有吧。
「我來過這裡。」鳳皇道。
阿福不信,「怎麼可能?」
「真的,」鳳皇笑了笑,那笑里有幾分凄惶,「或許,前世,我住在這裡。」
前世,對啊,那可不是前世的事情了麼?
「公子……」
鳳皇繞過了金鑾殿,直接就往左,往自己的寢殿去。
不多遠,果然出現了含章殿的大門。鳳皇猶豫了一會,還是推開了門。
前世的記憶湧來,歲月的滄桑將他掩埋。
曾經,他在這裡蹣跚學步,牙牙學語,聽別人稱讚他的聰慧;曾經,他在這裡恣意玩鬧,纏著娘親給他吹簫;曾經,他在這裡背誦書卷,博得娘親一聲讚許;曾經,他在這裡和阿姊爭吵,讓父皇兩下為難。
可現在,他推開門,卻不見了從前那般無憂的歲月。
是夢吧。
可如果是夢,怎麼如此真實,如果不是夢,又如何一朝驚醒,往昔不復?
走進內殿,娘親常撫的琴沒有了,常看的書沒有了,常戴的步搖也沒有了。
就連物是人非也算不上。假的,就是假的。
「我就住在這裡,你去安排一下。」
阿福領命去了,他自然知道鳳皇為什麼如此神情,看到自己成長的地方怎麼能不百感交集?何況是經歷了那樣一番巨變。
鳳皇不知怎的,想到秦始皇當年橫掃六合,一統中原後,也仿照六國宮殿在鹹陽外修建了六國宮群來安置那些貴族。
伏戩此番舉動倒和秦始皇不謀而合。
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是勝利者的炫耀,可對於他,對於他們這些敗者,又算什麼呢?
鳳皇原本只想一直呆在含章殿看看書,阿福多次攛掇他出去逛逛也不肯。奈何不得,阿福自己就把阿房宮一來二往的逛了個遍。
阿房宮仿照著金陵故宮而建,一宮一屋莫不有江南風情,只是要比真正的故宮小了不少。所以工程量遠比當年秦始皇的阿房宮要小得多。
如今,皇族起居的內宮已經完工了,只有外宮還在修建。
建造阿房宮的大多是之前的士兵,天下太平後伏戩沒有讓他們卸甲歸田。雖說辛苦,不過比起戰場上的生死相搏還是要好很多。更何況,伏戩從國庫撥款給這些工匠提供衣食,他們的家人也有錢糧,所以並沒有什麼怨言。
真正讓百姓不滿的,是伏戩執意要在阿房宮外種植梧桐,就連宮殿也是桐木所建。
要知道,長安梧桐不多,大多還是要從金陵運送木料和幼苗,光是梧桐上的工程竟比阿房宮本身要大上許多,何況路途遙遠,多有不測。
所以,那些分配了運輸梧桐的工人都在抱怨太平世道依舊是勞碌難過。
再者,梧桐有亡國之兆,所以朝中大臣都反對種植梧桐,奈何伏戩一意孤行,換得如今渭水邊漫山遍野樹木蔥蘢。
所以,在阿房宮這事上,伏戩算是失盡了人心。好在他大力發展商業,國庫還算充盈,否則,口水非把他淹死不可。
這些事鳳皇不算清楚,但是他知道歷來帝王大興土木都不算是明君所為。當時他不明白伏戩為什麼要這樣做,現在,似乎有些明白了。
是為了他吧。
那麼,究竟是寵,還是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