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書閣秘密
小說: 重生之翰林風月 作者:扶风浪笑 字數:2209 更新時間:2019-09-22 02:10:12
宋晏清回家時賀大學士與莫青正在書樓等他。
他在門口就聽見賀韜義憤填膺地斥責著突羅古斯覬覦王位有悖三綱五常,而且還和敵族勾結陷害自己的親人,簡直罪不可恕。
嗯,現在應該稱那位但笑不語的少年為「萬俟東青」了。
萬俟東青抬眼見宋家做主的回來了,起了身一揖到地,然後淺淺一笑便甚是明朗:「伯明兄,大恩不言謝。」
宋晏清反手關上門,將月羌近來發生的事細細說與他們聽。
萬俟東青沉吟道:「你們大越皇帝願意幫我?」
他們不知道淇奧侯府的二公子此刻正小心翼翼地扒拉著欄桿在外偷聽,這些話全給他聽了去。
如今萬俟東青算是虎落平陽,身無長物;而他的從父則大權在握,一面還有來自契涼的武力支持。
沒有道理大越不求回報僅僅憑著道義二字就站在他這邊,畢竟這不只是「趙衎」幫助「萬俟東青」這麼單純,而是「大越皇帝」與「月羌王子」之間的——與其說什麼幫助,不如說是兩個民族的——一場交易。
宋晏清也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委婉地表達了一下官家想見見他的心情。
此時賀韜道:「陛下雖將月羌請援一事告知國舅等人,卻未必透露王子的消息,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宋晏清忽然勾起食指蹭了下鼻尖。
賀韜:「伯明何意?」
宋晏清道:「王子的身份還是舍弟猜出來的……」
「小笙?」
「是門外豎著耳朵的那個。」萬俟東青笑了。
嘖,宋晏白撇了撇嘴,忘了這傢伙是會武功的,聽覺比一般人好得多,他這隔牆的耳朵早被發現了呢。
不過事已至此,他們瞞著他也沒有意義了,好歹他是宋晏清的親生弟弟,他們還是相信他的。
只是宋晏清非常不贊同他的自作主張,但外人在場,他也沒有真的開口責備。
午後萬俟東青、賀大學士與哥哥一同出了門,想也是去見官家,宋晏白心知肚明,宋晏笙卻懵懂著,撓著頭問他們幹嘛去。
「大人的事你少管。」宋晏白此刻就不覺得同樣十二歲的他對大人的事管得可不少了。
反正算來算去能讓萬俟東青見到皇帝,這事兒基本就成了。皇帝這人吧,性情是多變了那麼點,但還是懂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的,斷然不會因為眼前的利而放任將來的弊。
突羅古斯,趁著這不多的時日好好逍遙吧,等萬俟東青殺回去,你可就要被千刀萬剮了。
站在上帝視角的宋晏白,如是不走心地同情了把遠方的蠢貨。
哥哥臨走前罰他在破茅閣里抄書,他咬著筆冠捋了遍劇情:
他重生之後,不止時間線提前了這麼簡單,相對於原文,親身經歷中到底還是會發現相較於書本,實際已產生許多細枝末節的變化,而這些微妙的變化就跟蝴蝶的小翅膀似的,往後究竟還會有什麼變數就是他不可知的。
此外,便是那個住在謝春閣里的女人,著實叫他在意。
原文里在很早的地方就提到過她——趙衎還是皇子的時候有一個正妃兩個側妃,太子妃已因病去世,其中一個側妃自然是當今皇後,而另一個——沒錯,正是謝春閣里的夫人。
作者隱晦地寫到她知道的秘密有關趙昂,然而具體是什麼樣的秘密他又不明著寫,甚至到了小說後半段幹脆不管這一段了。
為此宋晏白嚴重懷疑作者大大原本是打算給趙昂設計個撲朔迷離的身世,結果中途砍大綱了就把這個古早的伏筆給忘了。
也罷,車到山前必有路。
當務之急還是先補功課吧。
宋晏白在破茅閣內找了半天才在書架最下層找到一本約略二指厚的《說字》,類似於現代的現代的漢語詞典。
這是游老太傅生前與其門生所撰的,相對來說淺顯易懂,主要為了更容易地引導孩子們學習一些古文和百家經典;家裡的大人們都用不上這本書了,而宋晏笙那臭小子別說翻看,他在先生孜孜不倦的教導下都快憋瘋了,只會想盡辦法遠離書房。
因此宋晏白半跪下把此書取出來後卻發現書架底板有個方方正正的長邊形縫隙,長寬恰好能合此書。
他敲了敲,是空心的,便想法子翹起那塊木板,只見裡頭放著個扁扁的木盒,盒子是用金絲楠木製成的,扣著玲瓏鎖;這鎖對於古代人可能比較難,但他作為一個玩遍各種連環魔方解鎖遊戲的不好學現代少年,要解開也沒太大難度。
裡頭卻沒什麼貴重的玉石珠寶,只有一本約略半公分厚的手札,以及底下壓著的一封信。
信封上的字是「晏清吾兒親啟」。
他「爹」寫的?不過背後的蠟印還是完整的,看樣子兄長並沒有見過這封信。如果真是宋昀的家書,如果真是給他哥哥的,為什麼不拿出來反而要和他的書札一起藏起來?
宋晏白此刻清楚明白應該第一時間把這東西交給哥哥,他卻有種裡面的內容還是不要讓哥哥知曉比較好的直覺。他這麼一想,壓下做賊心虛的想法,打開了信封。
信紙展開後紙張面積不算大,但觸感極好:薄如卵膜,白如軟玉,自首至尾均薄如一,堅潔纖潤。
比他練字的紙還好呢。
然而。
怎麼一個字都沒有?這一張白紙給誰看啊?還是說,跟那些電視劇里似的要用特殊方法才能看?
但他還來不及仔細思考,就聽初筱從游廊那頭找過來喚他的動靜了。
他只好匆忙將手札和信塞進袖中,把木盒放回原處,裝作在認真看書的模樣。
雖沒人發覺,宋晏白心裡還是時刻惦記著這兩樣東西,因此到了晚上他便早早推說累了就爬上了床,就著昏黃的燭光翻看他沒來得及謀面的老爹的手札。
前一部分倒是尋常,記錄了一些宋昀在仕途中的見聞。
到了後面內容就有些莫名其妙的轉變,諸如「穩婆張氏,家在塘柘鄉邱隆坡下住,年五十有二,育一女二子」「明日歸時西市買明黃羅一疋,要記要記」的看著好像沒什麼意義的筆記,頗令人摸不著頭腦。
最後一頁像更是隨筆:「平生所願,有三。其一,茅屋一所,門前栽花,溫酒讀書,日頭正好;再一,妻在側,小女不遠嫁,子游而有方;私願至此,於官家,自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死則已矣。」
父親大人,到底你是什麼意思?
子車世叔會不會知道其中秘密呢?
宋晏白沒想明白,抱著手札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